[佛法] 聖法印

如是我聞:

一時,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

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「當說聖法印見清淨。諦聽,善思,若有比丘作是說:『我於空三昧未有所得,而起無相、無所有、離慢知見』者,莫作是說。所以者何?若於空未得者而言我得無相、無所有、離慢知見者,無有是處。若有比丘作是說:『我得空,能起無相、無所有、離慢知見』者,此則善說。所以者何?若得空已,能起無相、無所有、離慢知見者,斯有是處。云何為聖弟子及見清淨?」

比丘白佛:「佛為法根、法眼、法依,唯願為說。諸比丘聞說法已,如說奉行。」

(空三昧的修法) 佛告比丘:「若比丘於空閑處樹下坐,善觀色無常、磨滅、離欲之法。如是觀察受、想、行、識,無常、磨滅、離欲之法。觀察彼陰無常、磨滅、不堅固、變易法,心樂、清淨、解脫,是名為。如是觀者,亦不能離慢、知見清淨。

(無相三昧的修法) 「復有正思惟三昧,觀色相斷。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相斷,是名無相。如是觀者,猶未離慢、知見清淨。

(無作(無願)三昧的修法) 「復有正思惟三昧,觀察貪相斷,瞋恚、癡相斷,是名無所有。如是觀者,猶未離慢、知見清淨。

「復有正思惟三昧,觀察我、我所從何而生?

「復有正思惟三昧,觀察我、我所,從若見、若聞、若嗅、若嘗、若觸、若識而生。

「復作是觀察:『若因、若緣而生識者,彼識因、緣,為常、為無常?』

「復作是思惟:『若因、若緣而生識者,彼因、彼緣皆悉無常。』復次,彼因、彼緣皆悉無常,彼所生識云何有常?

「無常者,是有為行,從緣起,是患法、滅法、離欲法、斷知法,是名聖法印知見清淨;是名比丘當說聖法印、知見清淨……」如是廣說。

佛說此經已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
《雜阿含經卷第三(八十)》

無相:心中沒有任何浮現的相。又譯為「無想」。

無所有:心中不擁有任何東西。又譯為「無所得」。

離慢:離於我慢;沒有自我中心。




   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鴻臚卿傳法大師臣施護奉 詔譯

爾時,佛在舍衛國,與苾芻(比丘)眾俱。

是時,佛告苾芻眾言:「汝等當知,有聖法印
我今為汝分別演說。汝等應起清淨知見,諦聽諦受,
如善作意,記念思惟。」

時,諸苾芻即白佛言:「善哉!世尊!願為宣說,我等樂聞。」

佛言:「苾芻!空性無所有,無妄想,無所生,無所滅,
離諸知見。
何以故?空性無處所,無色相,非有想,
本無所生,非知見所及,離諸有著
。由離著故,
攝一切法,住平等見,是真實見。苾芻當知,
空性如是,諸法亦然,是名法印。

「復次,諸苾芻!此法印者,即是三解脫門,
是諸佛根本法,為諸佛眼,
是即諸佛所歸趣故。是故汝等,諦聽諦受,記念思惟,
如實觀察。

「復次,苾芻!若有修行者,當往林間,
或居樹下諸寂靜處,如實觀察,色是苦,是空,是無常,
當生厭離,住平等見
。如是觀察受、想、行、識
是苦、是空、是無常,當生厭離,住平等見。
諸苾芻!諸蘊本空,由心所生,心法滅已,
諸蘊無作。如是了知,即正解脫,正解脫已,
離諸知見,是名空解脫門

「復次,住三摩地,觀諸境,皆悉滅盡,
離諸有想,如是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,亦皆滅盡離諸有想,
如是觀察名為無想解脫門。入是解脫門已,
即得知見清淨。由是清淨故,
即貪瞋癡皆悉滅盡。彼滅盡已,住平等見。住是見者,
即離我見及我所見,即了諸見,無所生起,
無所依止。

「復次,離我見已,即無見無聞,無覺無知。
何以故?由因緣故,而生諸識,即彼因緣,
及所生識,皆悉無常,以無常故,識不可得。識蘊既空,
無所造作,是名無作解脫門。入是解脫門已,
知法究竟,於法無著,證法寂滅(涅槃,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)。」

佛告諸苾芻:「如是名為聖法印,
即是三解脫門。汝諸苾芻,若修學者,即得知見清淨。」

時,諸苾芻,聞是法已,皆大歡喜,頂禮信受。

《佛說法印經》

延伸閱讀



雜阿含經卷第三

《佛說法印經》

佛說聖法印經

獅子吼站對於空性聖法印的討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