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程中領隊王興國及泰雅族人 Mahon 陳貌媚為我們進行了豐富的文化及生態解說.
第一站是五重溪瀑布, 此瀑布位於馬路邊, 溪水由馬路下方渲洩而過, 往下接到南勢溪, 這裡可以感受到相當豐沛的負離子:

中午在馬家堡用餐, 口味還不錯:

巧遇林慶台牧師:

泰雅族人稱「苦花魚」為「真正的魚」 (kole-bale). 苦花魚因為下顎較長, 吃石頭上的青苔時, 需要翻身, 從岸上看過去, 河流會呈現一閃一閃的光芒, 因此又稱為「水中螢火蟲」:

大羅蘭溪, 泰雅族人稱之為「德拉楠」, 意指魚群豐富的溪:

珠蔥:

用餐完前往古圳步道, 出發前, Mahon 示範了原住民祈福的方式, 拿出一小杯小米酒, 用手沾灑一滴給天, 用手沾灑一滴給地, 用手沾灑一滴給祖靈, 祈求行程平安, 且順利收穫:

腎蕨, 根部有球形儲水器, 是原住民上山打獵時, 在山上重要的補充水份的來源:

蠼螋 (ㄐㄩㄝˊ ㄙㄡ), 俗稱「耳夾子蟲」:


芋的葉片可摺疊形成杯子方便取水飲用:

水滴在芋的葉片上不會覆著於其上, 可維持凝結的狀態:

水滴在姑婆芋的葉片上則會覆著於其上:

Mahon:

日治時期開鑿的水圳, 用來灌溉水稻, 如今水圳仍完好無缺, 依然暢流:

DIY 製作幸福手鍊:

福山教會:

林慶台牧師, 電影賽德克·巴萊男主角 (飾演莫那.魯道), 目前正計劃重建福山基督長老教會 (方舟計劃), 預計 7 月動工:

福山國小校長黃美玲退休後繼續在當地進行原民部落服務, 成立福山農場, 教育當地居民學習有機耕作:

火龍果園:

福山國小:


木雕左側為女性, 右側為男性, 由紋面方式識別:

泰雅文物室:

Yavi.Puna「亞維‧布納」:


每家都叫李茂岸! 第一次看到門牌, 以為把名字放在門牌是這邊特有的習慣, 後來看到每家都寫著李茂岸, Mahon 說明之後, 才了解原來李茂岸是地名:

菱形的符號, 對泰雅族人而言, 這是象徵祖靈的眼睛:

泰雅文數字:

烏來瀑布:

烏來吊橋, 仔細看, 橋下有人在游泳: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