講師: 張國耀
講師簡介: 1988年出生於馬來西亞吉隆坡,現在居住在台灣,台北。
畢業於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視覺傳達組,目前就讀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
作品獲日本清里攝影美術館典藏,法國PX3國際攝影比賽二金四銀七銅,美國 IPA 國際攝影比賽藝術類金獎,建築類銀獎,銅獎,美國 AX3 國際攝影比賽專業組抽象類首獎,手機攝影組抽象組首獎,英國 WPGA 第三屆 Black & White Award 抽象類 First Prize,台灣新聞攝影大賽系列作品第二名及肖像類第三名,新光三越國際攝影大賽評審特別獎,美國B&W雜誌攝影比賽單張第二名及系列優選等,也曾在美國紐約,華盛頓,香港,台灣,中國平遙,馬來西亞,澳洲,泰國,東京等展出。
攝影不是真實, 因為光線, 視角和人眼所見已不同, 且拍攝的瞬間, 只是當下的片刻, 可能是人為佈置, 有意或無意造成的錯覺.
要在作品中傳達意義, 使得觀看者能夠停下來細細思索, 發掘出其中的意義. E.g. 拍攝受創的菩薩塑像, 傳達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的意涵.
從攝影的作品, 可以認識一個人. 什麼樣的性格, 會拍出什麼樣的照片.
黑白照片可 filter 彩色訊號的 noise, 更清晰地傳達訊息.
攝影要抓住某種張力, 常見的方式是找出對比, e.g. 陰/陽, 亮/暗, 虛/實 (影子/人, 假人/真人).
隨時把相機帶在身上, 遇到精彩的瞬間, 才來得及拍下來.
要有預視能力, 看到某個的場景之後, 預視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. 舉例來說, 某個場景有個假人作某個動作, 等待真人過來做類似的動作.
參觀攝影展,從中觀摩、學習。
(image via David Kracht)